鼓楼 “美食三巨头”有新动向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经济新闻
银花馄饨“换地” 方老大“老瓶装新酒” 兰边碗预搬迁 吴山脚下的鼓楼,常是杭州最热闹的地方,这里聚集了很多杭州老底子的美味,让人不论走多远都难以忘怀。有火遍美食圈的“银花馄饨”、有食面爱好者常去的“方老大”,还有令杭州老饕们纷纷打卡的老底子杭帮菜“兰边碗”等等。不料,最近这三家店都传来了新“动向”:银花馄饨搬迁了,方老大改做馄饨了,兰边碗马上也要搬迁了。 银花馄饨搬迁,新店还是原来的“配方” 说起鼓楼银花馄饨店想必杭州的吃货们都不陌生了,这家开了三十三年的老店,曾用煎包、馄饨等小吃笼络了众多杭州人的胃。如今的鼓楼银花馄饨搬迁到了中河中路21号,距离老店几百米路。新店分里外两部分,外侧是用餐区,里侧是厨房,坐在外面往厨房里看,师傅们在做啥能看得清清楚楚,干净透亮。川味热卤、早餐午餐点心和晚饭夜宵三块牌子,把这儿能吃能喝的都摆出来了,想吃啥,看着点。 虽然中河中路上的新店面积比老店小了很多,但丝毫不影响这块“老招牌”的人气。走过的行人时不时有人停下来购买,有的人不饿也会瞅上几眼店门口那锅显眼的煎包,个个饱满,一个粘着一个,香气四溢,油亮油亮。 老板沈申富是银花馄饨创始人沈银花的弟弟,今年49岁,是个做煎包的一流好手。他说,当时因为老店的租金猛涨,他们承受起来有压力,才决定搬迁的。 新店内生煎包还是0.7元一个,鲜肉大馄饨8元,有时候老板也会很客气地给顾客抹零。“我们这里的价格都还是原来的价格,员工也还是老的那一批,味道没变过。”沈申富说。 馄饨皮属于那种糯软的口感,夹杂着葱香,两口下去就消灭一只。皮里的肉,粉嫩粉嫩,带着丝丝鲜咸味,配上一口淡淡的汤,更加入味。煎包是最诱人的,12道褶子十分明显,白色的面皮酥软有佳,容易粘牙,带焦的底部吃起来带感。若是蘸一蘸桌上的辣酱,咸美之味在齿间激荡,会忍不住一口一个。 据老板沈申富介绍,新店现在白天的营业时间是5:00至15:00,夜宵的时间是17:00至3:00,另外还做外卖业务。“只要东西做得好,价格实惠,客人喜欢,到这儿吃的人就不会少。”沈申富说虽然现在店址偏了点,外地游人可能找不到,但老顾客还是络绎不绝,再加上店面租金便宜了,一天下来收入也很可观。 “老瓶装新酒”方老大改造一家店专门做馄饨 “老店要转型做手工馄饨,想吃面的话得去江城路629号的店。”7月底老板方榕汉在方老大面馆的微信朋友圈里更新了一条信息,“方老大抚宁巷老店已经改为手工现包馄饨店,欢迎广大食客来尝鲜。” 说起“方老大”,在抚宁巷这条街他也算个人物,二十来岁,骑着自行车去了西藏,回来带了一面“消除浮躁、骑行滇藏”的红旗放在馆子里头,然后开始埋头烧面,基本两三分钟出一碗面,每天要供应350~400碗。不过这速度,可是方老大经过了一年的上万碗面的魔鬼训练才修得。 如今抚宁巷里的“老方大”不卖面了,专门做手工馄饨。“我们这条街不能做重餐饮了,烧面油烟会重一点,所以改卖馄饨了”,说起从“卖面”改成“卖馄饨”的原因,方老大直言是因为油烟问题。 因为刚开始做馄饨,方榕汉说自己也不知道是否会受欢迎,于是先给店内设了个定量,每天150碗。不过从这段时间的尝试来看,生意挺好的,150碗馄饨基本上下午三点就卖完了。 算上方榕汉,方老大这家店里就三人,这150碗馄饨由他们凌晨三点起来开始做准备,五点开始营业,卖完收工,鲜肉大馄饨8元一碗,虾仁鲜肉大馄饨15元一碗。谈到之后的工作重心,方榕汉说,他会把重心转移到馄饨上,江城路面店里的都是老员工,生意都不错。 兰边碗预搬迁,时间、地点未定 鼓楼边上的十五奎巷里,有一家小到只有一个门面的小店,一张圆桌、三四张小方桌,撑死坐二十来个人,但在老饕圈子里,这家店已经具有一定的名气了,它就是兰边碗。据说,店内老板是个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杭州人,1985年学厨,1990年就踏上江湖,在杭州的六一大酒店、阳光大酒店、今日世界等十几家二十年前很是红火的餐饮店做过厨师,也在外地当过大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真是走遍了浙江,走过了半个中国。他怀念小时候家常菜的味道,就开起了这家小店。 不过就那么个小店。老饕沈宏非还有四季金沙厅的主厨王勇都曾来光顾过。就为吃一口这里的菜。 兰边碗是地地道道的杭州菜,被誉为带着“江湖气”的馆子。店内没有菜单,菜单做成一块大的KT板贴在墙上,想吃什么看着点菜。
鼓楼 “美食三巨头”有新动向
2018-08-14 09:30:44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