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餐:不负美景,不负美食
清明小长假做什么好?逛街、看电影、桌游、KTV?还是开启一次吃货之行?如果这些都腻了,那就将视线对准野外。春雨如油柳如烟的三四月,正是出门撒欢的好时机。阳光没那么毒辣,温度刚刚好。约上三五好友,来场户外野餐再好不过了,暂时逃离“围城”里的枯燥与不如意,寻找久违的欢乐与惬意。
这也符合大部分人的内心冲动,在上海,春天是值得珍惜的,似乎是冬与夏交接时的短暂时刻,还未好好相处就已转瞬即去。不过虽然春天短暂,但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让平凡的日子变得活色生香,无疑,躺在草地上比躺在家里更有仪式感。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对野餐充满了向往。春天,带上自己爱吃的、精心准备的食物,躺在绿草地上感受温暖的阳光、吹着凉凉的春风、听着慵懒的音乐,和家人、好友愉快地聊天,这才让人感觉什么是生活。野餐起源于欧洲,在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中,表现郊游野餐主题的为数不少。“野餐”一词就是由法语演变而来的,最初的野餐兴起于17世纪的欧洲,不过那时还是一种比较正式的皇家社交活动,有很多讲究,比如宽敞的庭院、专门的桌椅,还必须有服务生伺候上菜。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皇家公园成为公园时,现代意义的野餐才应运而生。欧洲的中产乡绅们开始热衷举办郊外野餐会,人们欣赏美景,分享美食,尽情社交,在春日交织出一幅欢畅淋漓的画面。
适合带什么?
野餐堪称满足了大多数人对美好的定义,但从向往到成为现实,有很远的路要走。
去野餐当然少不了美食。作为野餐重头戏的美食,向来是这个活动的难点。美食准备得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野餐会的氛围与朋友之间的情绪。根据不同的野餐主题,以及参与者的口味偏好,才可以制作出一份完美的饮食清单。如果兼顾方便和多样,可以考虑经典的面包、寿司、三明治、披萨、曲奇饼干,各种坚果、巧克力,或是重口味的鸭脖、鸭锁骨,总之将喜欢的小吃点心打包到自然“餐厅”食用,风味绝佳。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带上自己制作的各种小甜点、蛋挞、榴莲酥、千层蛋糕、慕斯……
另外,可以带上些水果,苹果、葡萄、香蕉、奇异果、蓝莓,随便带几样都是满满的喜欢。别忘了带上保温杯,不过光喝白开水有点单调无味,可以带点咖啡、茶、可可粉等冲泡,如果带一瓶红酒就更有意境了,大家席地而坐,各自举杯小酌,别有一番情调。
刚才说过,野餐是件有仪式感的事,所以别忘了带上野餐篮,最好是用藤条编织的那种,看起来更有情调和趣味,就好像童话故事里的田螺姑娘亲手准备的餐点一样,让人迫不及待想要打开篮子大快朵颐。另外还要准备一块块餐垫,最好是格子纹或民族风的厚实材质餐垫,让人看着就感到温暖。
可以去哪里?
野餐,野的是不受拘束的心情,虽然身在城市,但只要有心,其实还是有不少适合野餐的地方。
除了传统的郊野、公园,这两年,上海市区也多了不少适合野餐的地点。比如,滨江区域就是不错的野餐营地,徐汇西岸还会不定时举办露天主题音乐节、大型跳蚤市场等。每逢周末,许多市民会带风筝、野餐垫前来,只为享受属于家人的亲密时间。找一块江边的空地,围绕一块野餐垫,有朋友有狗,有吃的有酒,让人感叹生活的美好。
用餐完毕,可以带家人到绿地区域放松消化,这里有绿树成荫的大路、光亮幽幽的艺术路灯、深入江中的木栈道,还有故意留下的船舶靠岸时扎缆绳用的铁墩、旧橡皮圈、塔吊等,形成了一幅集文艺气息、历史气息为一体的艺术区域景观。走着走着,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融入精致的西岸文化中、沉浸入艺术的慢调生活里,感受生活的无限可能,享受彻底放松的抽离感。
不负春光,野餐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