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打造100家示范型老年食堂 杭州要让老年人吃
当时光老去,我们将迎来的是一个怎样的晚年生活? 或许,在文内你可以找到答案。
昨天上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一场关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专题会议。会议“剧透”出来的养老生活,充满了浓浓的幸福感。
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实现“家门口”养老
杭州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1年。先让我们通过一组数字,来了解一下关于杭州老年人口的总体情况。
截至2017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67.18万人,占总人口的22.16%;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6.9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13%;失能、半失能老人9.3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5.59%。
目前,居家养老是国际上通行的养老方式之一,杭州市的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早、基础好。从2008年起,杭州市就已经在全省率先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这些年来,杭州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和提升,全市初步形成社区级照料中心有效覆盖、街道级照料中心强辐射的分层分类发展模式。
据了解,杭州市目前正常运行的照料中心2855家,其中城市社区照料中心895家、农村照料中心1960家;三星级以上的照料中心869家。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今年杭州市工作重点从设施覆盖向精准服务提升,积极推动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做好日托、中短期全托服务、喘息服务等老年人刚性服务。
经评估,全市享受到各类服务组织提供的上门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的老年人达10万多人,约占老年人口的6%,覆盖面居全省前列。
杭州还通过实施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积极破解老年人上下楼难题,出台《关于开展杭州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做到“愿改尽改”。目前,六城区有398处项目通过联审,256处开工,其中42处完工,214处在建。四区三县(市)也都建立机构、制定方案,其中余杭已有3处完工、5处在建。同时,积极推进公厕等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全市公厕无障碍设施普及率达92%以上。
下一步重点打造
100家示范型老年食堂
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上,接下来杭州市还将继续通过多种实实在在的举措,让老年人更加充分感受到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比如,增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功能,形成专业服务与一般服务相结合,收费服务与免费服务相补充,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相衔接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
今年年底前建成60家兼具日间照料和全托功能的示范型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50家示范型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争取5年内全市各乡镇(街道)都建立一所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其实,让老年人能够“吃得好”,“吃得健康”,也是提升老年生活幸福感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杭州全市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1266家,每天有近5万老年人享受不同形式助餐服务,城市老年人能享受到6-8元的中餐,农村老年人平均能享受到3元左右的中餐。
比如,拱墅区积极推广“智慧助餐”,米市巷街道打造“阳光食堂+助餐系统”,辖区老年人可通过老年手机一键呼叫点餐,目前日均叫餐约为200人次;淳安县60%以上的村(社区)建立了实体老年食堂。
下一步,将打造“大配餐”服务体系,根据老年人实际要求做好助餐、配送餐设施规划布局,重点打造100家示范型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助餐、配送餐设施建设力度,探索社会餐饮企业助餐、农村邻里互助式助餐等模式,试点市民卡支付等信息化手段对老年人助餐服务进行实时记录,全面提升助餐服务有效覆盖面。
与此同时,还将深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动示范型医养结合照料中心建设,整合卫生服务中心(站)或引入专业医疗机构等资源,在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基础上,重点打造提供医疗康复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加快推动医养护一体化工作,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提高签约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