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梅州多地将发展红色旅游融入乡村振兴中

2019-09-19 19:40栏目:旅游

  虽然山路崎岖,但每逢节假日,梅州梅南镇水美村总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瞻仰革命遗址。

  “以前村里的村民常常要跑到镇上,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销售种植的产品。”梅南镇党委副书记古盖立提起村子这两年的变化,深有感触。

  在梅州,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为加快苏区振兴,目前,梅州多地在对现存革命旧址遗址进行全面调查、保护修缮的基础上,还将发展红色旅游融入乡村振兴中,让不少村民受益。

  近日,记者跟随“老区苏区行·梅州”主题采访活动媒体团来到梅州,重走红色路线,揭秘梅州发展特色振兴之路。

  升级改造全市366处

  红色文化资源

  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进入梅南镇水美村,“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几个红色大字展现眼前。不远处,经过修缮的革命旧址坐落于绿意盎然的山林中,独具特色。

  “我们这里不仅有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东江军事政治学校旧址,还有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等具有重要革命历史意义的红色遗址。”指着眼前的一栋栋建筑,古盖立数如家珍。

  水美村是一个省定贫困村,为了发展红色旅游项目,水美村利用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优势,修缮了一批革命旧址,还在国道沿线打造红色原始景观,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村民特产销售和农家乐、红色客栈发展。

  这样一来,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今年6月以来,村里共接待游客2万多人。”古盖立说。

  在梅州其他地区,同样的情景也正在发生。除了水美村外,梅州市用行动做好该市366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对48处重要革命旧址进行修缮保护和升级改造。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实施,一个个政策红利为梅州发展注入新动力。

  发展新引擎

  打造客家红色旅游线

  站在大埔县笔枝尾山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英雄纪念碑前,三江合流的壮观景致一览无遗。

  在近年新修建的战壕旁边,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讲解员介绍起“八一”起义军浴血奋战的历史,“当年战斗十分惨烈,负责掩护主力撤退一个营的200多名勇士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近年来,大埔县投资6000多万元对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先后建成战役纪念馆和接待室、主题雕塑等,并新增了“将帅广场”,吸引了社会各界和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近日由中宣部新命名的3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园榜上有名,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单位。

  大埔县三河镇镇长戴庆生介绍,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进行整体提升后,前往参观的游客大幅增加,镇内的民宿和餐饮业也因势发展。“经统计,2018年前往参观的游客已超过100万人次,预计在今年游客总数将达到110万人次。”

  大埔县县长熊锋松表示,大埔目前正加紧建设三河坝干部学院,打造“立足梅州、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的“红色大讲堂”。而梅州市也正以建设三河坝干部学院为龙头,串联全市的红色现场教学点,重点讲好三河坝战役精神、红色交通线精神、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精神,与瑞金、古田联动打造闽粤赣红色教学圈。

  依托红色资源

  助力脱贫攻坚

  金秋时节,素有“金柚之乡”美称的梅州市,进入蜜柚丰收季。蜿蜒山路间,漫山都是郁郁葱葱的柚林。

  近年来,梅州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利用自然资源和红色资源优势,发展态势良好。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10.21亿元,增长2.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7元,增长8.1%。其中,旅游业发展显著,2019年,梅州市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比增11.2%和13.4%。

  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梅州还大力发展红色生态富民产业。记者了解到,在水美村,红军客栈、红军茶、红军餐、红色土特产等红色生态富民产业,“水美鸡”“水美百香果”“水美蜂蜜”等品牌也都远近闻名。

  广州市委统战部扶贫专干项飞介绍,自2016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水美村通过三年的努力,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的5000多元发展到现在11000多元。

  依托红色资源,助力脱贫攻坚。据了解,2018年,梅州选派5400多名驻村帮扶干部,累计筹集扶贫资金36.9亿元,转移就业1.82万人,全市5.28万户14.2万人实现脱贫,脱贫率94.12%。2018年度脱贫攻坚考核获得“好”的等次,跃升全省前列。

  ●全媒体记者 曹嫒嫒 黄韬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