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以后专门花钱找人揍自己?中国男篮和“旅游队”+“爱国哨”套餐说再见

2019-07-15 21:27栏目:旅游

新一届中国男篮参加的5场NBA夏季联赛,以1胜4负的战绩而告结束。从首战以41分惨败而遭遇不少球迷的声讨,到之后的比赛状态渐入佳境,其中更是击败对手黄蜂队、时隔12年再度获得夏季联赛的胜利。纵观整个赛事的表现,中国男篮获得的评价也经历了一个由贬到褒,最后回归平静的过程。

花钱找人揍自己——姚明挟男篮化身抖M,却全是为了中国篮球好?

从比赛过程来看,男篮此次参加夏季联赛的表现见仁见智,毕竟这次展现的也并非中国队的全部实力——除了老将易建联因伤缺席外,王哲林、丁彦雨航、郭艾伦这几大主力均有或多或少的轮休,主帅李楠的目的仍然是人员考察,尝试不同方式的球员组合,因此这支男篮依然属于“半遮半掩”的姿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次男篮出征夏季联赛所费成本不小。中国男篮一行是于6月29日启程前往美国的,先在波特兰进行集训和教学赛,之后飞赴拉斯维加斯参加NBA夏季联赛,球队在海外停留的时间将有20天左右。

那么既然本届男篮的目标是在本土举行的男篮世界杯赛,那么为何要球队有非要劳师以远前往美国打夏季联赛?而姚明又为何非要争取机会,将中国队参加美国NBA夏季联赛办成男篮的制度呢?

爱国哨+水货对手:国内热身存在意义尴尬

如果单从成本的角度考虑算一笔经济账,男篮留在国内参加系列热身赛的收益无疑是最高的。除了长途旅行而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大幅度降低以外,男篮在国内热身还可以起到巡回表演的目的。根据惯例,中国队在国内举行热身赛的地点,大部分会选择那些没有CBA球队的非一线城市,在当地起到推广篮球影响力的作用。由于举办地平时很少能看到如此高水平的篮球赛事,市场上往往是一票难求,由此可以为赛事主办方带来一笔不菲的票房收入。

花钱找人揍自己——姚明挟男篮化身抖M,却全是为了中国篮球好?

过去几年男篮的热身赛正是以这种形式为主。像今年6月来华与中国队进行热身的澳大利亚NBL联队,他们已经是连续第四年在这个时间段来此与中国队展开系列赛,每年7-8月固定举办的斯坦科维奇杯赛,也是在国内举行避免中国男篮的长途跋涉。此外,中国队坐镇国内的比赛对手还包括来自其他大洲的球队,如伊朗国家队和安哥拉国家队等等。

以上这一系列比赛在国内举办,尽管从经济角度特别是篮球市场的开发方面收效显著,但比赛本身对于男篮的帮助却是极其有限的,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队坐镇主场之利,对手在开始阶段难以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以对阵澳大利亚NBL联队为例,双方基本是每年固定连打3场,比赛周期在一周以内。由于对方是远道而来,需要时间和场地方面的适应调整,因此往往在第一场比赛中全面落于下风、甚至将不理想的状态延续到第二场,只有第三场才真正发力。如此一来,真刀真枪有质量的热身赛只剩下一场或者一场半,对男篮的锻炼价值显然是大打折扣。

第二,主场作战裁判的倾向性问题不可避免。由于这些热身赛在国内举办,就地取材的原则下只能由国内裁判进行执法,这样在吹罚尺度上难免就会朝着对中国队有利的方向倾斜。尤其是在一些比分焦灼、最后关头决胜的赛事中,裁判的争议吹罚绝大多数令中国队获利。有个别场次裁判的吹罚倾向性甚至直接左右了战局,连部分中国球迷都看不下去,讽刺其为“爱国哨”。中国男篮一旦适应了这样的吹罚尺度,当他们走出国门参加中立场地举办的国际比赛时,往往会因为来不及调整而吃亏不小。

花钱找人揍自己——姚明挟男篮化身抖M,却全是为了中国篮球好?

即便从纯功利的角度来看,国内热身赛“爱国哨”的泛滥对中国队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与国际足联的赛事组织体系不同,国际篮联并未对任何热身赛、友谊赛设置类似于足球中“国际A级赛事”的概念,也就是说除了国际篮联及其下属的各大洲篮联组织的正式赛事以外,男篮所参加的热身赛一律无法产生FIBA积分,无论输赢多少都不会对FIBA世界排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热身赛的意义就本该在于最大限度模拟可能碰到的各式困难,暴露问题争取在之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加以改进,而不是为了虚无缥缈的“面子”去赢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