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旅行,从“奢侈品”到“寻常事”

2019-07-10 06:26栏目:旅游

    【我和我的祖国43】

今年“五一”,女儿提议再去周庄看看。五年前,她曾和爸爸一起去过,觉得挺有意思,至今念念不忘。网上订票,拎包出门,开车就走。说走就走的旅行,只要时间允许,完全没有问题。

江南水乡——周庄,我们来了。青砖灰瓦,小桥流水,犹如水墨画,是印象中的模样,却不是期待中的感觉。原以为这里该是难得的慢时光,却发现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人们自觉靠右行走,擦肩而过的两队把街道挤得满满的。两边的店铺里也是满满的,喷香的小吃,耀眼的发簪,好看的传统服饰,难得一见的老手艺……

看景也好,看人也罢,心情都是轻松的、愉悦的,因为我们就是出来玩的。小吃肯定是要尝尝的,纠结品种太多,每样只能浅尝辄止。发簪肯定是要看看的,无奈一头短发,只能饱饱眼福。还想试试汉服、试试旗袍、试试纯手工的粗布衣裳,可又担心平时穿不上,而且衣橱里也没地方放……

周庄,一个浓缩了江南特色的村庄,一个承载了水乡梦想的地方。穿梭在纵横的小巷,见证传统工艺的流传。

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我小时候绝对是“奢侈品”,如今已经成为“寻常事”。各种团体游、个人游、家庭游、自驾游、同学游、毕业游、结婚游、海外游……只要你能够想到的,都有希望做到。

记得读小学时,老师布置看图作文,写爸爸妈妈星期天带我去公园——我怎么也写不出来。那时,我还没有去过公园,我甚至不知道哪里有公园,只觉得那是遥远的地方。更别提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要忙四五亩地,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在爸爸妈妈的想法里,外出就是去做事的,没事那就在家睡觉,抓紧时间歇歇。

转眼到了初中,记得有篇课文,作者说每年暑假都要出去旅游,当时我好惊讶,简直不敢相信。后来,偶尔也能听说谁谁出去旅游了,但“每年都能旅游”仍然是十分奢侈的,不可想象的。

到了我读大专的时候,旅游不再那么稀奇了。室友经常有特色产品带到宿舍,那是她爸爸出差带回来的。而她一到假期就会跟她爸爸出去旅游。那时,学校也会组织一日游。胆子大的同学还会私下组织出游。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水平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在提高,旅游也渐渐成了老百姓生活的“标配”。这些年,我们带着孩子们去过上海、南京、西安、洛阳、青岛、开封、北京等地,忽然发现,我们居然已经走过了这么多地方。爬过山、下过海、大草原上骑过马、戈壁滩上滑过沙、蒙古包里喝过奶……与我们的父辈相比,我们的游览经历可谓丰富多彩。

二十年前,国务院公布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形成了春节、“五一”、国庆7天长假制度,黄金周诞生了。

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出游人数从2800万到7.26亿,二十年前的数据,仅仅是现在的一个零头。收入方面,从141亿元到5990亿元,增长了40多倍。黄金周,名副其实。

1999年,我正好读大专。首个国庆黄金周来临的时候,到周边走一走看一看就算是享受。如果选择长途旅行,肯定要报个团,而那绝对是奢侈,回来足够吹一阵子!那时候,我们大多数人还没有出境旅游的概念。时间来到2018年,第20个国庆黄金周期间,700万中国游客在境外观光度假旅游,同比约增长10%。这些年来,我们的旅游路线从无到有、由近及远、从国内到海外,眼界越来越宽广。

还记得第一次出门旅行,包里塞满了鸡蛋和方便面。因为景区的东西贵,自己带上吃的管饱就好。现在,当地的特色美食已经成了旅游的一部分。过去那些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行方式已经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舒适又不失特色的体验花更多的钱。

这些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家的经济发展,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大众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变化。腰包鼓了,视野宽了,我们便更加关注个性化、高品质的旅游产品。

2018年9月7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在华中师范大学发布《2018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出境旅游人次和旅游消费均稳居全球第一,入境旅游人数排名全球第四。无论是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消费,还是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均保持正向增长的趋势。同时,中国发起成立的“世界旅游联盟”,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89个会员单位参加,中国在世界旅游舞台的地位正在由参与者变为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