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上海发布非遗旅游线路和非遗美食地图

2019-06-09 21:25栏目:旅游

  6月8日一大早,上海大世界中央舞台传出阵阵锣鼓点,游客纷纷驻足观看。京、昆、越、沪、淮五大剧种轮番登台,一台“戏曲快闪”拉开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主会场活动的序幕。

  舞台上,昆曲《游园·皂罗袍》、沪剧《罗汉钱·燕燕做媒》、淮剧《卖油郎》、越剧《红楼梦·天下掉下个林妹妹》、京剧《三家店》共同组成“快闪”大戏《申城雅韵》,表演者中有传承人,更有爱好戏曲的普通市民。近年来,上海戏曲类非遗传承人纷纷走进社区、学校,传承传播戏曲文化,培养了不少戏迷。

  “非遗传承要做深、做透,观众看完表演后,其实非常希望在台下与演员有所交流。”青年京剧演员蓝天与上海京剧院“FollowMe京剧跟我学”学员一道表演了《三家店》,“每期学员班,市民报名都很踊跃,名额都靠抢。”登台表演《游园·皂罗袍》的杨自在年仅9岁,已经学了两年昆曲,她的父母也是资深的昆曲迷。

  一楼的开场演出热热闹闹,三楼的“见人·见物·见生活”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展,则通过非遗研培扶贫、传统工艺振兴、非遗文旅融合3个板块,呈现非遗如何走进当代生活这一命题。展览特辟文创销售区,旗袍造型的书签、形似小笼包的马克杯、金山农民画衍生出的拼图,把非遗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文创品。

  适逢端午节,形态各异的香囊最应景。展位上,既能看到鸡心、粽子等传统造型,也有生肖猪、熊猫、京剧脸谱、中式茶盅、睡莲等创意十足的香囊,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不少市民正忙着扫码下单。“做香囊要经过选面料、裁剪、缝制、添粉、加棉等八道工序。”年近七旬的闵行区香囊制作技艺传承人陈杏芝跟着自己的奶奶学会了做香囊,2003年退休后重新捡起这门手艺,现已开发出200余款产品。传统的香囊填充艾叶、薰衣草等,她与各家药房合作,由药房供应衣香粉,使香囊具有防霉防蛀等效果。如今,她教自己的孙女学习做香囊,希望这项非遗技能后继有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带来“竹编万花筒”与“百鸟林”两件高颜值非遗艺术装置,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还将数十件非遗研培班的创新展品送进了大世界文创艺术空间。竹编水杯、竹帘音箱、掐丝唐卡装饰画等,全是传承人与设计师的合作成果。“研培班孵化了一批具有设计感的非遗衍生品,现在放在门面房里售卖,希望拓展文化消费市场,这也是非遗扶贫的实践。”负责人章莉莉说。

  当天,上海非遗旅游线路和上海非遗美食地图正式发布。“漫步城厢——都市里的非遗”“上海味道——舌尖上的非遗”“亲子研学——课本外的非遗”“古镇巷陌——水乡间的非遗”“江南风情——记忆中的非遗”五大主题共12条旅游线路,供市民寻访沪上非遗之根。作为“老上海”,滑稽戏国家级传承人钱程率先体验了一把,“有些景点我从未去过,比如松江的杜氏雕花楼,确实非常精美,文化沉淀非常深厚。”在他看来,非遗应该是活的,可以去玩,去感受。徐泾汤炒、金山堰菜、吕巷白龙糕、东泰祥生煎馒头、王家沙本帮点心……上海非遗美食地图以手绘形式精选了40种具有代表性的美食项目,等待老饕们去寻访。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