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致敬“生产和平”的人们!(2)
新中国成立后,在流动和边远中,王震以简朴身影留给国人一个高大印象:崇山峻岭的铁路勘探,新疆屯垦的大漠孤烟,北大荒的垦殖野火,海南岛的橡胶园林,西双版纳的热带丛林……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在这批“摸枪打仗”的人手中诞生:一条条横穿高山、戈壁、沙漠的铁路、公路蜿蜒伸展,一大批军垦新城镇拔地而起,昔日被外国专家认定的“植棉禁区”成了我国著名的棉花生产基地,在北纬十七度种下“第一棵橡胶树”,全长114公里的铁路横贯东北三江平原……
历史常常有惊人相似的一幕。
40年前,当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小小的圈之后,2万基建工程兵的命运就此被“圈”进了一个名叫深圳的地方。
1983年9月19日,天气晴朗。吃过早饭,3000多基建工程兵代表2万名战友,向军旗告别,脱下军装,集体转业。
后来,他们和当地建设者共同创造了三天盖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形象地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格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代名词。
巴尔扎克说过:“劳动在他们就像一个谜,找谜底一直找到咽气那一天。”当过兵的人更懂得,劳动是劳动者的幸福之源,清闲是清闲者的不幸祸根。
2万基建工程兵退出现役,经受住了体制改革的严峻考验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涌现出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香港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劳动,让曾经的革命军人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脊梁。
军人职业劳动的特殊内涵
他们生来为战胜
1983年3月12日植树节,中央领导参加植树劳动。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身穿军装,干得满头大汗。战争年代失去左臂的余秋里独臂挥锹,他说:“我虽然顶不上一个壮劳力,也要积极参加植树。”
当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今天,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中国”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生态文明还写入了党章和宪法。
军队主动投身生态文明建设,驻守一方,植绿一片。新疆军区某部官兵保护额尔齐斯河渔业生态,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移防高原积极建设生态营区,军队科技工作者“放大招”精准治霾初见成效。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军人在行动。各部队紧密结合军地实际,努力做好配合搞好宣传教育、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等10项工作。
习主席强调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中国军队时刻牢记神圣使命,在努力实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一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同时,积极投身建设生态文明、助力脱贫攻坚两大光荣任务。
和平年代,又一位独臂将军以其特殊人生经历,向我们阐释了劳动的价值和军人职业劳动的特殊内涵。
1984年10月,年仅19岁的他在执行军事任务时失去了整个右臂。2009年国庆,他受邀参观阅兵式。受阅方阵经过的时候,全国英雄模范代表们站起来使劲儿鼓掌,他表达敬意的方式令人震撼:用左手敬军礼。
他叫丁晓兵。您可知道,失去右臂的丁晓兵用左手打枪投弹,用左手吃饭写字,他左手射击甚至比以前用右手打出的环数还要高!为了这一切,他付出了多少汗水血水?也许只有丁晓兵本人知道:失去右臂,是疼得让人忘掉疼痛的一瞬间;磨练和摔打左臂,那可是好了旧伤添新伤、日复一日的撕心裂肺呀!
作家说,“一个农夫、一个水匠、一个士兵,是同一群众的一模一样的碎片、同一圆圈的部分、把子不同的同一工具。”
领袖说,“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军人说,“我们生来为战胜!”
历史上,我军被誉为战斗队、生产队和宣传队。每临大事,子弟兵来了人心定。这种不可复制的“定海神针”作用,源于我军“三队”职能不断丰富和拓展,关键时刻为老百姓不惜牺牲,勇当“生产和平”的人。
此刻,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向“生产和平”的人们致敬!
刊于4月30日《中国国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