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行业观察 | 慢病管理向标准化推进 大数据助力健康中国(2)

2019-10-17 17:32栏目:健康

  慢性病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包括遗传、生物学、 社会学、行为学等多因素造成。正因此,防治的时候要多渠道、多手段、多策略。针对个人的生活行为干预模式属于二级预防,但一级预防的成本效益更好,即对未患病人群进行干预,排除有可能致病的风险因素,这样可以避免医疗支出,减轻医疗负担。

  慢病加强管理重点是大数据,但目前行业内很多数据来源不同,标准不同,成为业内困惑。

  数据壁垒首先体现在医院内部。“慢病治疗的防和治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目前医院内的治疗与后续管理、基层防控等还没有连在一起进行全程管理,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没有信息的互通共享。”霍勇说。

  更不必说医院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国家卫健委、疾控中心、医保都有各自独立、难以互通的一套“数据体系”。

  孔灵芝强调,只有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获得了真实有效的数据,精细化的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才能对慢病的进行有效指导。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慢病大数据中心的成立,对慢病领域的数据标准化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对于大数据中心的具体运作,匡明表示:“慢病大数据中心将开发并制定基于中国境内流行病学及人口分布的,慢性疾病相关的临床研究与诊疗数据使用规范与行业标准,建立并不断完善慢病大数据库;多方联合开发基于区域需求的医疗信息化平台,对接区域的医保系统及区域内所有医院的系统,并获得相应的医疗信息化源数据。另外还要建立慢病专病临床研究数据标准。”

  然而迈向数据标准化的征途上还有诸多关卡,其中数据安全是数据应用中最大的隐忧。对此,中电数据董事长李世锋表示,大数据如何服务于慢病,它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恰恰是国家要求通过试点工程来探索的。中电数据近三年在试点福州收集40家医院数据,从技术归一化到业务归一化,目前已经能保证从医院拿到的临床数据具备了安全性和应用价值。

  而在未来,智云健康将会作为慢病大数据的输入方和输出方,收集、记录、处理慢病大数据,而中电数据作为国家队,将会是整个数据处理中规则制定者和合规方,中华医学会则能够提供直接性的临床指导,医保局进行政策方向性指导。

  基于多方合作,智云慢病大数据中心计划先在优势的糖尿病领域尝试,建立并完善糖尿病专临床研究数据规范,治理标准,并应用于中国目前的疾病现状,并发布中国糖尿病数据白皮书。

  探索医疗大数据前景

  慢病大数据管理已有成效。2016年3月-2018年1月,智云健在合作的多家三甲医院,进行为期24个月的分组试验,对两项主要指标进行了评估:

  1、HbA1c下降幅度更明显,达到1.53%(常见降糖药对 HbA1c的降幅为0.5~2%;

  2、并且将值控制到7%(医学意义的“治愈”)以下的患者占比高达64%,控糖效果非常明显。经过24个月的定期管理,有App管理的组患者养成更优的自我管理习惯,平均能力提升超过15%。

  但能够闭环服务的医疗大数据应用前景远不止于此,而是旨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近年来,国家坚持推动分级诊疗即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重大举措之一,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

  然而许多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放弃近在身边的基层卫生机构。有调查显示,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人口中,有80%-85%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35岁-50岁的人,都选择大医院,而他们,正是需要慢性病预防的重要人群。

  这其中不乏公共资源分配受限的问题:纵向,基层卫生机构位于医疗卫生系统的最底层,历来在人、财、技术和设备等方面投入不足;横向,中心城市的基层机构拥有的资源,远远多于行政级别较低的地区。而医疗大数据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资源整合与分配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可能性。

  而蕴藏更大商业潜力的医保支付接入也值得期待。北京市发改委医保办、原北京市医保处处长王友学也指出,大数据中心未来可以把过去慢病管理的要求具体化,应该有抓手,如果能够通过大数据能找到更明确的病人,比如某单位有多少慢性病人,有多少人治疗了,取得了什么效果,这些数据将会非常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