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法院街:最接地气的美食老街(2)
1928年,郑县地方法院成立后,主要负责审理一般的刑事和民事案件,法院的首任院长叫邱祖藩。值得一提的是,郑县法院的首任院长是清朝最后一批的“游学”举人。
邱祖藩是湖北人,生于1879年,1904年考入武昌府师范学堂,毕业后被派往日本留学,学习法律。
在清朝末年,清政府选派了大量学生去欧美和日本留学,以图自强。在当时,官方把“留学”称为“游学”,来自《礼记要义》中的“或共游学皆在他国”一句,取“游历四方,学习提高之意”。在留学生大批毕业回国后,清政府于1903年正式颁布了《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留学生归国后,参加学部主持的留学毕业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赏给”进士、举人的身份,获得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
1905年,清政府举行了第一届留学毕业生考试,此后每年举行一次,共举行了七届,直至1911年清政府倒台。邱祖藩就是在1911年回国的,参加了清政府的最后一届留学生考试。
在《清实录·宣统朝政纪》第六十二卷中记载:宣统三年九月,验看学部考验游学毕业生名录中,就有邱祖藩的名字,卷中写明“著赏给法政科举人”。这是清政府最后一次“赏赐”留学生功名。
清朝灭亡后,邱祖藩曾在民国政府任职。1927年,北伐军攻占河南。1928年,郑县地方法院成立,邱祖藩就任郑县地方法院的第一任院长,前后历时19年。1948年,邱祖藩回武汉居住,在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任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法院东街上的“原油肉”老店,为啥要叫“高门台”?
今天,我们从法院西街走到法院东街,不宽的街道上人来人往,街道两边各种铺子林立,人们彼此都很熟络,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打麻将,唠唠嗑,店家和顾客们都仿若相处了多年的老熟人,处处透着人情味儿。
说起法院东街,还有一个地方不能不提,那就是很多老郑州人难以忘却的美味记忆——原油肉,就在法院东街上。
“这家原油肉老店,在法院东街上有几十年历史了,老郑州人都不叫名字,直接管这里叫‘高门台’,不夸张地说,有些老郑州人一听‘高门台’,都会咽口水。”法院东街所在的管城街社区书记马军介绍说,高门台,指的就是法院东街上的这家原油肉老店,高门台的意思,是建在高台上,而且台阶也比较高,过去的人们来这里吃饭,因为人多屋小坐不下,往往端着一碗原油肉,就着台阶坐下就吃。
店里的师傅介绍说,原油肉用的是羊肋条肉,肥瘦相间,香嫩味美,佐以生姜去腥,下锅轻煮,用筷子可以扎透即可。捞出后,切成薄片,码在碗里,加入各种调料后,再浇上一勺清汤,撒上香菜葱花,一碗正宗的原油肉就做好了。
时至今日,这家店仍然是这样的规矩:顾客先买票,然后凭票到窗口取食,端着碗自己找地方坐,用餐全程自助,没有服务员提供服务。
从法院西街到法院东街,除了这家原油肉店,街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店,店面都不大,食客却不少。其他诸如小卖部、杂货店、五金店、维修店、农贸市场、手工作坊……你能想到的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店,都能在这里找到。弹棉花的、改衣服的、修脚的、按摩的、理发的,生活中需要的各个行业,在这条街上都能发现。诚如一位网友所言,在这里,出门不用五分钟,就能把生活日常收拾得妥妥帖帖,也许,这才是生活最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