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健康建筑与室内环境主题论坛在沪召开
8月21日下午,2019首届健康建筑与室内环境主题论坛在上海绿源会议中心举行。
此次论坛由耶格生态承办,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智汇、上海迪勤研究院联合举办。本届论坛以“生态呼吸,回归自然”为主题,推出了室内生态的全新概念。在绿色健康建筑的大趋势下,聚焦国内人居、办公环境现状。邀请了来自RESET、IWBI、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等国内外机构专家,对当前室内居住、办公空气环境与舒适性进行讨论,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室内生态作为一个全新的命题,紧紧贴合当前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的环境标准,通过植物与技术的结合,在室内创建空气自循环系统,从而达到平衡湿度、固化二氧化碳、增加氧含量及负氧,从而优化室内空气,将传统的新风交换排放室内二氧化碳的方式,用植物固碳的方法来补充替换,以达到让生活回归自然的目的。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巨大,未来能达到千亿级市场规模。
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舒适性、健康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当前绿色建筑重在营造基本的健康环境(声、光、热、空气品质),通过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设施和服务,实现健康性能提升。室内生态正是贴合绿色、健康建筑中室内人居环境所需的心理舒适与生理舒适,提升建筑舒适性与健康性。
现代人87%以上的时间在室内环境中度过,室内的环境质量与空气质量正逐渐成为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机械式空气净化、绿植租摆等粗放式的室内空气净化及环境优化的手段已不能满足保护环境、拥抱自然的理念趋势。在当前全球温室效应不断严重,气候不断恶化,室内环境急需重新定义的趋势下,2019健康建筑与室内环境主题论坛的开展,恰逢其时。
本次论坛聚焦“室内生态”,旨在绿色健康建筑的大趋势下,推动人居环境健康发展,同时对目前的室内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对新的形势下创建更优的室内健康舒适环境进行展望。活动开始之际,上海新世纪房产副总经理、上海物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宏庆做开幕致辞。沈宏庆认为本次论坛的举办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绿色健康建筑、室内人居环境优化的探索与创新发展。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与低碳发展研究所技术部主任李芳在本次活动中做了《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发展趋势》的报告,指出绿色建筑的初心是可持续的人居理想,其概念可以概括为“3P”,分别为人(PEOPLE)、地球(PLANET)、经济(PROFIT),提倡舒适健康、绿色生态、高效节能。其中绿色建筑以节能减排为主,适当关注室内外环境,全周期的节能减排。健康建筑是满足人的健康需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健康和舒适。未来绿色健康建筑将向市政领域、城市更新与改造、建筑精细化运行等方向拓展,同时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将深度融合提现“以人为本”的健康中国精神。
IWBI 国际WELL健康建筑研究院亚洲区经理王若阳分享了WELL在健康建筑发展研究中做出的努力和经验,她指出健康是在体格、精神和社交上完全幸福的身心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疾病或孱弱,WELL与华盛顿大学公共健康卫生学院共同研究发数据——全球疾病负担(GBD)表明,人类的健康状态与生活环境、行为习惯息息相关。因此建筑环境健康将“干预”到我们在居住环境中的健康度,由此WELL的健康建筑标准是由“建筑科学”、“行为科学”、“健康科学“三个部分组成。2015年以来,在全球WELL健康建筑的注册用户中,中国正不断靠前,其中上海的WELL注册项目达到全球第一。在WELL的健康标准中空气质量、精神状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室内生态的努力方向正是为这两点服务,很好的弥补当前环境中存在的不足与痛点。
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植物分子学博士郗旺为大家分享了《在室内再造自然的》主题报告分享。会上郗旺提出了“室内生态“的概念,指出地球环境中碳循环是支撑地球生物圈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将地球储存地表之下的碳,重新转化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在维护地球气候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郗旺博士认为,人类的活动环境正从自然生态向室内生态演变,室内生态的现状具有微型性(微气候)、封闭性(建筑结构)、敏感性(调节能力差)、伴生性(人与建筑关系密切)。室内生态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是这个系统最重要的,是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将其原理和机制通过技术在室内重现,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与固碳功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并形成富氧环境,最终使室内污浊的空气转变为饱含鲜活空气的舒适风,为人们在室内创造一个独立舒适的自然生态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