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让租车市场健康发展
监管如何做到既让新兴行业快速成长又健康发展,是提高治理水平的必答题
租辆车来一趟自驾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举办商务活动,遇到公司车辆不够,租车也是很多企业的首选;试用不同品牌不同车型,满足个性化出行,租车也成为汽车发烧友的选择……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变、出行需求的井喷,我国汽车租赁市场蓬勃发展,节假日期间甚至出现“一车难求”现象。
然而,租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伴生。最近有媒体报道,由于合同规定模糊、监管存在空白等因素,一些租车公司设置了滥收费的“套路”和“霸王条款”,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引发不少纠纷。细数租车行业的“烟幕弹”,主要集中在假报违章向消费者“卖分”赚钱、租车押金“好交难退”、交通保险“不保险”,等等。对此,尽管相关部门出台过指导意见,但在实际应用中,“指导意见”很难作为执法依据使用。
有人将这样的过程称为新兴行业的“野蛮生长”阶段,意在说明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会有提前定好的赛道和规则,也在提醒监管需要跟上新兴行业发展的步伐。政府监管倡导“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但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却非常考验精谨细腻的功夫。在对新行业的理解还不透彻,对“痛点”无法准确判断的情况下,如果贸然出台过于严苛的监管制度,有可能会扼杀一个新兴行业;如果在问题已经显现之后,还不能做出及时到位的应对,则有不作为之嫌。监管如何做到既让新兴行业快速成长又健康发展,是提高治理水平的必答题。
观察许多新兴行业由乱而治的过程,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监管上既要包容审慎,也要坚持底线思维,科学合理界定平台企业、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的权利与责任,保障消费者各项权益。目前,我国汽车租赁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部门需要对行业进展保持跟踪关注,总结各种纠纷的共性,挖掘根源所在,进而拿出对症有效的管理措施。面对猫腻合同,就要建立规范合同范本,畅通投诉处理渠道;防止“套路”盛行,需要加强信用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促进行业自律;避免基层执法缺少法律依据,也要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凡此,让汽车租赁行业驶上法治化、规范化发展轨道,才能“开得又快又稳又安全”。
监管是一门治理艺术,既考验专业水准,也考验绣花功夫。最近备受关注的民宿暗藏摄像头、网络众筹被疑骗捐等事件,也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因为少数焦点案例而突下猛药,但也不能错误理解“包容审慎”而迟缓失措。所有肩负监管责任的部门,都不妨用心地从经验教训中总结提炼监管规律,这样面对未来的新兴行业时,治理方能更加从容、更有智慧。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