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让健康险更健康

2019-07-01 10:33栏目:健康

“恭喜发财,长命百岁……”两个拜年常用词折射出了国人的两大关心点:一是钱袋子;二是健康。健康保险产品就恰好对应着这两个点。

不过,健康险既非保健康,亦不可让钱袋子增值,最大的作用在于解决后顾之忧。在被保险人身体出现状况时,由保险人向其支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支付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用、收入损失、丧葬费及遗属生活费等。

健康险“蓝海”之势已是老生常谈,在寿险行业增速下行之时,健康险业务2018年仍实现保费收入5448亿元,同比增长24%。但其生态格局上仍有不少缺乏,记者就自己观察浅谈几点。

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

家住浙江互为邻居的俞女士与杨先生都在为同样的事情烦恼:老人的生活不能自理。“母亲这一摔没想到那么严重。自从那年过年期间不慎从楼梯上摔下,母亲的状况就一直不好,只能在床上生活,我们兄妹几个轮流照顾,但时常照顾不周,白天工作晚上又睡不好。”俞女士对记者说道。

而杨先生家里则是父亲的意识逐渐不清。他表示,“时时刻刻总是吊着心,担心他的去向或安危,想找专人或者机构,一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专业的护理机构,二是好的机构又费用太高,难以负担。”

的确,“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已成为了不少家庭的难题,老人心理落差大、晚辈丧失正常生活、经济压力增大,生活一下子感到透不过气。而一些有失能人士的家庭由于护理需要选择长期住院,造成医疗资源的消耗与家庭负担。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过4000万人,而众所周知的是,随着老龄化的逐渐加重,这一情况只会更加严峻。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耀垠曾指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可以使失能老人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独立和人格尊严,也可以缓解老年人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

健康保险 结构单一

但从供给端来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疾病保险和医疗险是健康险两类主要的产品,护理保险、失能保险供给严重不足。2018年上半年,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健康险备案分类情况来看,医疗险占54.7%,重疾险占28.7%,而护理、失能险相加才占16.6%。

而财险公司的定期健康险中失能、护理险状况就更加“珍稀”。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财险行业有70家公司提供1213款短期健康险主险产品。其中,医疗保险和疾病保险占比分别为63%和33%,即失能、护理险仅占4%。

失能保险和长期护理发展非常缓慢与供给端、消费端、政策层面都有很大的关系。

从保险公司来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保险的市场需求其实已经大大提高,但保险创新速度、专业险种的分化却有点跟不上。此外,平安健康保险的王剑(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对保险公司的实力要求很高,资源整合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更高,所以能提供此类产品的公司并不占多数。财险公司里,目前只有人保、天安、阳光、大地等十来家公司提供相关产品。

消费者的意识也是造成这一险种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实际需求远低于潜在需求,哪怕在业内的关注也甚少。“我不太懂,是不是过于小众了?”当记者问起时,一家互联网险企的内部人员也略显茫然,表示对此类保险关注甚少。意识不到需求不代表没有需求,该人士随后表示,“现在生育率下降,老龄化情况加剧,‘421家庭’如果能有护理险作为有效补充,可以为家庭减轻一定的负担”。

此外受传统文化影响,照顾家人有时候讲究一个“亲力亲为”,实际上护理工作绝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亲戚提供,第三方机构服务占比极低。“我觉得推广普及,文化基因也是一个现实的障碍,特别老人的理念觉得你给他请护工,还不孝顺。此外,可能有些长期寿险会有一些附加的责任条款会包含该类项目。”上述人士对记者分析道。

从政策层面上看,以需求为导向的政策力度不够,但也在逐步的推广中。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指导意见,在青岛、上海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2018年,试点城市之外的地区也开始引入长期护理险。

不可否认,相关保险制度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缺失、筹资、责任界定、失能等级标准制定等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终身重疾险 性价比走低

随着产品责任越来越复杂,重疾险整体上性价比有走低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