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水
病有所医,从“看上病”到“保健康”(大数据观察·数说40年)
——1978年至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由17.0万个增至98.7万个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统筹:臧春蕾吕中正制图:沈亦伶
核心阅读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76.7岁
人均预期寿命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资源迅速增加
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1981年为67.9岁,2000年为71.4岁,2017年为76.7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从1990年的32.9‰和88.9/10万,下降为2017年的6.8‰和19.6/10万。
2014年,中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妇幼健康相关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妇幼健康成功因素报告》将中国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并将中国经验向世界推广。
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世界卫生统计2018》。根据2016年的数据,中国婴儿出生时的健康预期寿命首次超越美国,中国为68.7岁,高于美国的68.5岁。而全球婴儿出生时健康预期寿命为63.3岁。
4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资源迅速增加,群众获得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改善。
从医护人员数量来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执业(助理)医师339万人,注册护士超过380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提高到2.74,医护比提高到1∶1.1,扭转了医护比倒置的局面。
从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来看,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17.0万个;1990年为20.9万个;2000年为32.5万个;2017年达98.7万个。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医院发展迅速。2017年,全国共有公立医院12297个,诊疗29.5亿人次,占医院诊疗总数的85.8%;民营医院18759个,诊疗4.9亿人次,占医院诊疗总数的14.2%。到2017年末,在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5.7%,民营医院床位占24.3%。
第48位
医疗质量全球排名上升
我国已产生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势医疗技术
不久前,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医护人员为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庆祝了30周岁生日。30多年前,郑萌珠还是一簇微小的细胞团,在显微镜下和北医三院教授张丽珠第一次“见面”。如今,她已成为北医三院生殖中心的一名员工。
2018年是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40年,也是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30年,我国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如今,我国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妊娠率约40%,活婴分娩率达30%—35%,全国有近300家医院可以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每年试管婴儿数量逾20万例次。我国已成为世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第一大国,辅助生殖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在某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7年,全球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结果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25年间,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指数排名从第110位提高到第60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三位。国内区域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距由1990年的6.7缩小到2015年的1.2,远低于全球区域间的20.1。
2018年,《柳叶刀》再次发布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从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再次取得重大进步。
目前,我国已产生了一批达到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推动了重大疾病诊疗能力的提升。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主研发的心室辅助装置,填补了国内心室辅助研发领域技术空白;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关于消化道血管病变的相关研究成果,成为201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相关指南的唯一依据。2017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超过1.6万例,占2017年世界器官移植总量12.3%,位居世界第二位。移植受者生存率等质量指标也位居世界前列。以心脏移植为例,从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来看,部分医院可分别达93%、90%、8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5%、79%、73%。
超13亿
三项基本医保制度参保人数
对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