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热议陪餐制:“陪吃饭”不如“明厨亮灶”
■在广外附设番禺外国语学校,学生用餐过程有老师现场监管。
■关注学校陪餐制度
对于学校陪餐制度,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不同声音。“陪餐要看怎么陪,如果食物都已经端上桌,陪餐的意义不是很大,我倾向于直接看厨房和加工烹饪流程。”有从事食品加工行业的家长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说,比陪餐制度更有效的是“明厨亮灶”。
家长关心食品安全 “飞行检查”学校食堂
涂女士是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202班一名学生的家长,她和很多家长一样,十分关心自家孩子在学校的饮食问题。
涂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此前她关注到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新闻,因此与学校的家委会联系,表示希望学校能安排时间,让她和其他有兴趣的家长参观学生就餐的餐厅和存储加工食品的厨房。联系家委会大约1小时后,也就是当天中午12时左右,涂女士赶到了学校查看食堂情况。“我当时没想到那么快就可以去学校了,不过这个时间越短,我反而越放心了。”她告诉记者。
此番突击探查,让学生家长对学校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有了全新的印象。“进厨房之前,我们被要求戴上口罩。”涂女士说,由于进去的时候正处于午餐时间,烹饪时间已经结束,但可以看到台面、蒸箱、烤箱等设备、用具非常整洁干净,厨房分区也很明确,有烹饪区域、蒸饭区域、烘焙区域、餐具清洁区域和食品存放区域等。“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就连切菜板也分类,如海鲜类、水果类、蔬菜类、熟食类等,并配有相应的刀具,连我家都没有分得那么细”。
涂女士等家长代表还仔细查看了食用油、牛奶、大米的品牌和保质期信息,检查了水果、蔬菜的品质,并一一拍照。 “我想作为一名妈妈,亲睹孩子在学校吃得安全,才会真正放心。”涂女士说,经过这一次“飞行检查”,她总算放下了心。
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校长李赋表示,学校欢迎家长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对食堂进行突击检查,家委会是得到家长普遍认可的组织,完全可以代表家长去完成检查工作,也确保了检查结果的真实性。“我觉得饭堂的管理不能一曝十寒,应该常抓不懈。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把饭堂作为一个经常性严格管理的部门。学校饭堂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底气,迎接家长随时到校检查。”李赋说。
家长:除了陪餐还想看看准备饭菜的过程
在新快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家长对于“校长陪学生吃饭”普遍表示赞同,但他们也希望看到更多举措。
家长黄女士表示,她孩子的学校曾邀请家长到学校食堂一起体验。除了陪餐,她还希望有机会提前到食堂的厨房看一看,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全程监督。“大人抵抗力比小孩好,大人孩子一起吃饭可能也吃不出什么问题,如果可以帮眼看看,会放心很多。”黄女士解释。
不过,对于“家长陪餐”的做法,有家长担心可能会成为又一项“家庭作业”。“毕竟很多家长都要上班,工作地点也不一定离学校近,如果中午要赶过来吃饭不太现实。”家长陈先生如是说。
作为全职妈妈的李女士则表示,希望学校能提高家长陪餐的频率,比如每周一次,允许家长进入学校陪餐。“如果每学期就做那么一两次,未必能保证饭菜质量长期稳定。如果频率能提高到每周一次,家长陪餐制度才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李女士说,当然,她也认为陪餐制度不应成为家长的负担,最好家长以自愿为原则参与,然后与其他家长分享感受,让大家都安心。
学校饭堂不简单 食品餐具管理很严格
事实上,也有学校对“陪餐制”有不同的看法。越秀区一所小学的校长告诉新快报记者,其实一直以来,该校领导、行政人员、老师,有一半的饭菜是和学生们一起吃的,“除了一些有骨头的肉或者多刺的鱼,这些不会加到学生的菜单中”。
她解释称:“我理解的‘陪餐’是和学生吃一样的食物,而不是一定要坐在学生身边。像我们学校受条件限制,并没有饭堂,学生中午只能在课室吃饭,老师在办公室吃饭。”
据介绍,该校将学生餐的最终选择权交到了家委会的手上——首先由教育主管部门选定几家承包公司,然后由家委会选择,商议条件和价格,最终选定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每周提供菜单,由家委会发到家长群。标准是健康、安全,价位在每餐8元至10元之间,一般是两肉一菜。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每年都评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A级示范食堂”,学校所有的原料供应商都经公开招标进行采购,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从食材采购到加工、供餐进行全过程数字化监控。一家“示范食堂”的管理人员介绍,食堂所有使用过的餐具,先经过浸泡清洗,再经过机器的除渣、超声波机清洗、冲洗、烘干,最后经高达150摄氏度高温消毒,才会再次使用,保证餐具无异味、无水痕、无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