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女性心理健康素养略高于男性

2019-04-15 03:18栏目:健康

原标题: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 女性心理健康素养略高于男性

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以下简称报告)日前正式出炉,报告称我国绝大部分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仅少数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农村人口整体好于农村人口。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持完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此次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以最近3年的大型心理健康调查为基础,探讨我国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现状,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健康蓝皮书主编傅小兰说,我国学者近二三十年来的心理健康研究也显示,我国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均呈增长趋势。

报告指出,心理健康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素养影响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和应对,我国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依群体而异。2017年至2018年的调查显示,女性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略高于男性,25岁至45岁年龄组的群体素养高于其他年龄组,东部地区略高于中西部地区,心理健康工作者的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群体。

报告提到,在心理健康领域,性别差异是一个常见且稳定的现象,总体而言,女性在抑郁、焦虑这些情绪障碍上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然而,针对我国国民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整体上我国成年女性心理健康指数显著低于男性,不过女性在情绪体验和人际交往维度上的心理健康得分高于男性。报告称,对于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可能既有生理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

研究显示,在科技工作者群体中,女性拥有较多积极、健康的情绪,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较高,并且比较适应当前生活状况。同时,她们的人际交往水平也显著高于男性科技工作者,说明女性科技工作者对他人的情绪比较敏感,能够给人以情感支持,轻松地展现自己,应对多种社交情景。

另有一项研究发现,2002~2011年,中国的年平均自杀率下降到了每10万人98例,降幅达58%。对于这一降幅贡献最大的是35岁以下的农村女性自杀率的大幅度降低,减少了约90%。

报告指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不同群体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女性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男性;中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群体;未婚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差于已婚群体;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也较低;普通公务员低于金融系统公职人员。报告显示,公务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仍有5%的人焦虑水平比较高,5.5%的人抑郁水平比较高,10.2%的人压力水平比较高。

对国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有4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上人们的心理问题严重”,有88%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感到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而有7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民众的心理健康需求与目前能够提供给民众的心理健康服务之间的差距很大。

针对具体的心理健康需求,调查显示,国民需求率最高的是“自我调节”知识,有53.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后面依次是“教育孩子”(46.3%)、“人际交往”(44.3%)、“心理疾病防治”(34.1%)、“职业指导”(33.9%)和“婚姻”(28.9%)。(记者 彭芸)

(责编:林东晓、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