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让健康档案真正成为“健康管家”

2019-03-31 17:41栏目:健康

  让健康档案真正成为“健康管家”(七彩絮语)

  不久前跟西部某省份的一个乡村医生聊天,他说最近太忙。问起缘由,他说忙着下乡给村民建立健康档案。由于人手不足,每个健康档案的费用仅几元钱,乡卫生院又催得紧,大家都在忙着赶进度,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为了完成任务,甚至出现了明明没病却要“被得病”的情况。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是新医改后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用于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健康情况等。国家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件多赢的事,不仅有助于政府了解居民健康情况,制定相关保健和治疗措施,也有助于医生在短时间了解病人的健康状态和既往治疗情况。对居民来说,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各地实际执行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像上面这名乡村医生所描述的赶进度、错误率高等问题,一些地方此前还出现过档案造假而被媒体曝光的事件。

  究其原因,从事建档工作的人手少、任务重首当其冲。按照这名乡村医生的说法,他要调查乡里近千户村民,每周周末都在各村转,也只能调查近百户,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档任务。其次,由于缺乏宣传,一些村民对社区医生、乡村医生缺乏信任,不愿意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个人实际病况,导致档案很难反映真实健康状况。还有一点,很多乡村医生完成一份健康档案的补贴仅几元钱,有的甚至几毛钱。这样少的补助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首要解决举措应是尽快补齐从事建档工作的人手。可以通过广泛宣传,提高补贴费用,鼓励更多社区医生、乡村医生、志愿者、医生专业学生等人群加入到建档队伍中来,快速、准确地完成居民健康信息录入工作。同时,要通过宣传、义诊等活动,提升民众对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知度。

  当然,健康档案建立起来之后,关键还在于用。这些档案不仅需要电子化,还需要通过网络系统,在医生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为此,各级医疗卫生部门之间应尽快实现相关信息联网,同时要注重提升门诊医生、住院医师、乡村医生、预防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等医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将最新的居民个人基本信息、诊疗信息、检查结果录入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只有将日常诊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才能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更新率和利用率。

  总之,居民健康档案应该是一份真实反映居民个人健康状况变化的真实材料。这要求相关各方真正从源头做起,从规范建档做起,同时实现动态更新、高效利用。相信这份健康档案一定能真正成为人们的“健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