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一致性评价加速中外药企竞争进口药价下调成趋势

2019-03-20 16:33栏目:健康

人民网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崔元苑)19日,记者从“2018-2019年中国医药健康行业国际化形势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一致性评价以及“4+7集采”等一系列政策加速企业竞争,促进了进口药品价格下降。海外原研药企若想保有一定量的中国市场,进口药价势必会维持较低的水平,甚至进一步下调。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茂春介绍说,整体来看,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医药出口量价齐增,出口额稳中求进;与之相对的,医药进口量增价减(进口量同比增长9.52%,进口均价下降17.6%),虽然国内需求依旧增长,但主要医药进口产品,如西药制剂、生化药的价格下降,进口额出现负增长。

中药类出口稳步增长。2018年,中药类出口金额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7.39%。出口均价同比增长16.69%。从中药出口分类看,占比超过50%的植物提取物表现最为活跃。中成药次之,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价格增长幅度较小,但出口数量下降明显。分析认为,中药材及饮片的传统市场东南亚持续低迷是造成中药材及饮片连续两年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西药出口结构优化,制剂类产品出口占比增加。2018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368.83亿美元,增长4.03%。其中,原料药出口300.48亿美元,同比增长3.20%。对美国、欧盟、印度等主要市场增速有所放缓。分析认为,相比2017年,原料药企业产能供应虽相对充足,但外需疲软,原料药出口增长受到限制。

制剂出口4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64%。在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等规范市场增长强劲。

医疗器械出口延续平稳增长态势。2018年,医疗器械类出口金额236.30亿美元,同比增长8.88%。其中,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诊断与治疗设备、保健康复设备、牙科设备均实现稳步增长。整体来讲,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发展增长的协调性不断提升,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改善,新动能不断积聚。

医药进口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我国医药类产品进口额504.29亿美元,同比下降9.75%。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西药类产品,尤其是西药制剂和生化药的进口额大幅下滑造成。虽然进口额大幅下降,但进口数量变化不大,2018年,生化药进口量仅下降7.67%,西药制剂进口量不降反增,增幅1.75%。

王茂春指出:“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正处于仿创转折点的关键期。”

据悉,中国4300余家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中,90%以上是仿制药企业。由于多种原因所致,仿制药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

“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正是对我仿制药行业的一次大洗牌。”王茂春说,医药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发达市场的出口占比不断提高,也说明我医药企业在逐渐提升自身实力,逐渐从仿创向自主创新过渡。加上国内市场医疗消费升级需求的快速增长,人才、资本的助推等多方面动力都在促使中国医药行业由仿制向创新转型。

王茂春预测,2019年,医药出口稳步增长的趋势将会延续下去;制剂进口价格虽然有可能继续下降或维持现有水平,但我国医药进口量将会呈现回归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进口金额将逐渐恢复正向增长。我国医药企业在国际注册认证、研发、国际市场营销、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将继续提高;处于仿创转折点的医药企业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发生“质变”,医药出口产品格局和市场格局也将发生深层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