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护航
8月3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电商法立法从2013年底启动,历时5年的立法过程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从开门立法、回应社会关切,到立法者如何在规范中兼顾创新发展,电商法立法过程有不少值得回味的内容。
历经四审
开门立法广泛征求民意
不少关注立法工作的专家注意到,电商法立法中有一个不同寻常之处:电子商务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整整经历了四次审议、三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才最终付诸表决。根据立法法,我国的法律在立法过程中一般是经过三审,那么为何电商法立法过程更为漫长?
“电子商务法和其他法律相比很复杂,涉及面广、规模大,而且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事看不准。”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是电子商务法起草组的副组长,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立法机关起草过程的确比较慎重。
事实上,面对复杂艰巨的立法任务,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是电商法最终能够顺利出台的关键。2013年12月,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由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牵头,成立包括国务院12个部门参加的电子商务法起草组,从而拉开了电子商务立法工作的序幕。
尹中卿介绍,这次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特点更加突出。据介绍,从起草开始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以及地方的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就参与其中,后来草案又三次公开征求意见,从而充分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尹中卿以立法中关于“工商登记”的修改举例,该条从草稿、调研,一直到第四次审议都存在多种意见。起初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等的意见主张全部登记,但电商平台和一些经营者认为,一些情况下工商登记没有必要。通过充分听取意见,最后在修改中逐渐地把登记作为一般原则,并“但书”来排除特定情形,直至三审时还加了“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也不需要办登记,“这是立法经过逐步完善的过程。”
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评价此次立法时也表示,电子商务法的制定出台,先后经过四次审议,其间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调研论证,主要制度安排日趋完善,兼顾了公平公正和现实可行,贯彻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立法要求,体现了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立法意图。
回应关切
解决电商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刚刚通过的电子商务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对保障人民人身安全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介绍,一方面法律从电子商务经营者义务的角度提出要求,比如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另一方面,如果消费者受到了人身上的损害,电子商务法则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电子商务法在立法中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这从相关条文的反复修改完善中可以得到证明。杨合庆提到,例如电商平台对于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业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草案修改中一直受到颇多关注。即使在第四次审议中,依然对其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一些常委委员提出,希望进一步强化电商平台的责任;还有一些常委委员提出,考虑到电商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未尽到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再根据实际情形依法来具体地认定。最终,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向常委会提出了修改建议,改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电商法从立法时机来说恰逢其时,毕竟从2013年起直至今天,中国的电商市场规模保持了世界第一,因此亟须这样一部法律的出现。”京东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丁道勤认为,电商法立法过程中坚持了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痛点,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规范电子商务秩序的同时,也兼顾其发展促进。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也表示,电商立法回应并解决了当前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使得这种新型市场主体的相关行为也有法可依,“将来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与电商平台相关的各种问题,可以在这部法律中找到相应的程序规范,因此这部立法对于我们的生活将起到一个很好的保障作用。”
面向未来
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