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首提地 天府新区破解一座城与公园的密码
“这是成都首座,四川最大的下沉式污水处理厂。”厂长谢光勇说,污水处理厂以“地下活力泉”为主题,经处理后的水,进入新区综合管廊。出水全部回用,其中1万吨/天通过臭氧活性炭工艺进一步脱色去味除臭后,成为高品质再生水,经综合管廊为科学城提供公建清洗、道路冲洗、绿化浇洒等,其余作为普通再生水,为鹿溪河生态湿地提供景观及生态补水。
“要努力探索一条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治理经验,为国家级新区水生态建设提供‘成都样本’。”据透露,目前天府新区正在谋划建公园城市水生态研究院。为做好公园城市“水文章”,天府新区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时序要求,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推动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并采取景观提升、长效管理等措施,从全域治污到水生态建设。
天府绿道(白桦 摄)
“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变现“绿色经济”
沿着鹿溪智谷下游段,驱车通往山顶,沿途是一片片秀美的竹林。转弯后,竹林之间便出现了一处川西特色十足的建筑——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示厅。建筑以“茂林修竹”立意,采用川西林盘式布局,结构轻盈,融入自然。展示厅本身建筑也是新区探索绿道、生态区建筑形态、环境融合的探索成果。
当参观者进入序厅,一幅幅照片和时间轴呈现了公园城市的理论脉络。沿序厅缓缓步行往前,就来到总览厅,这里是全国目前最大的5D沉浸式展厅,采用上下左右前5个展面的显示屏,营造身临其境的场景,通过市民的生活畅想短片,展示了公园城市市民的日常幸福生活 。
“在公园里建城市,这才是城与自然高度相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国土局负责人说,展厅体现了生态特色。这座川西特色十足的建筑由 3 万多块木头以“拼积木”的形式拼接而成,5万余平米的外部景观栽种了 6 万多株竹子。“展厅是今年 4 月 22 日正式向公众开放的,全方位、多角度、永久性地展示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的已建成成果、在建状态及未来的建设规划。”
成都自2017年起规划建设总长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天府绿道已铺就2607公里,今年将再开建1200公里。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天府绿道构筑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秉承“绿道+”的模式,天府绿道的增值效应持续放大,形成了慢行交通、文化展示、体育健身、生态景观等场景功能,形成了时尚消费、文化创意、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成为市民的休闲首选、旅游者的打卡胜地、企业的应用新场景、城市的绿色新名片。
“天府新区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融合’,它把城市和自然生态融合得非常完美。”在“蓉漂”李垚的印象中,传统城市的主城区和生态环境是割裂的,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往往要驱车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生态公园体验自然,而天府新区完全不一样,这里景中有城,城中有景,随意走两步就会看到湖水和绿地,这种城市规划符合人类亲近自然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