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四起 公募ETF进入“战国时代”
头部玩家短兵相接、第二梯队加速入局,构成当前公募ETF的“战况”。今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的营销重点转向ETF,然而,在光鲜背后,ETF的成本却成为多家公司的“不可承受之重”。
ETF市场究竟是红海还是蓝海?成本投入多少才能盈利?怎样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上述问题在一些基金公司看来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要跟上趋势。如果错过了这波ETF扩容的风口,权益管理规模的扩张将更加艰难。”一位基金公司副总告诉记者。
一场不能缺位的战役
受益于2019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反弹行情,公募基金半年报利润相当亮眼。与此同时,多只ETF现身盈利榜单前列,并成为所在公司的盈利担当。天相数据统计显示,产品利润榜前十名中,超过半数是ETF产品,华夏50ETF、华泰300ETF和南方500ETF的利润分别为110.07亿元、88.32亿元和73.12亿元。华泰300ETF的利润占该公司旗下所有基金半年度盈利总额的一半以上。对于长期重视并积极布局ETF的基金公司来说,今年已开始收获“甜美的果实”。
临近三季度末,ETF发行维持井喷之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股票型ETF合计发行42只,已经远超去年全年的31只。而2005年至今,股票ETF的数量合计仅为192只。不少基金公司纷纷表示,后续将加速推出更多ETF产品,标的资产涵盖股票、债券、商品以及其他另类资产,跟踪指数包括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等。
如今,ETF市场究竟是蓝海还是红海?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叶武近日公布了几组数据:截至8月16日,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已达到226只,市场规模6418亿元,较2018年底增长超10%。场内投资者的数量从一年前的50多万户发展到如今的100多万户。他表示,美国的股票ETF的规模约占股票总市值10%,而我国这一数据只有0.75%。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的ETF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市场虽有容量,但产品上量并不容易。将ETF作为公司战略性业务,首先要面对不低的成本压力。一位大型基金公司数量投资部副总告诉记者,从购置系统开始,推出一只ETF大概需要350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首发、做市商、登记结算费和人员工资等开销。如果以0.5%的管理费来计算,ETF的规模至少要在3亿元以上才能大致覆盖日常的管理成本。天相数据显示,全市场147只股票ETF中,规模超过3亿元的不到半数,仅67只,另有47只规模在1亿元以下。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少数公司,大多数基金公司在ETF业务方面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另一方面,ETF的管理风险也不可小觑。“ETF不是想做就能做好的,其运作包括前中后台一整套流程,对日常的精细化管理有很高要求。每日申赎清单的制作都容易发生风险事件,从未涉足ETF产品管理的基金公司会有较大的压力。”另一位数量投资部总监告诉记者。
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纵观当下公募ETF的发展格局,玩家分层、头部化趋势已经较为明显。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华夏基金旗下ETF规模达1051.28亿元,是唯一一家ETF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公募基金,排名其后的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旗下ETF规模分别为534.13亿元、430.72亿元和403.94亿元,4家公司旗下ETF产品管理规模合计超过全行业ETF产品规模的半数。
数家基金公司打出“品牌+投顾”的营销方式,以差异化特色为旗下ETF产品争取更大的增量。今年6月,嘉实基金推出Super ETF品牌,全速发力Smart Beta业务;天弘基金则于近期推出“国民ETF”品牌,力求通过大数据优势和投顾服务,打造“左手余额宝,右手指数基金”的闭环,引导更多投资者进行权益投资和组合投资。
不少中小基金公司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多惊喜。7月底成立的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规模超过70亿元,是今年以来成立规模最大的股票型ETF;华宝基金近期推出的中证科技龙头ETF,上市3天规模即突破20亿元,成为市场追捧的焦点。
“我们乐见更多的参与者进入ETF市场,这样市场会更加繁荣。大家一起努力,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生态圈。”一位大型基金公司数量投资部负责人表示,“目前来看,虽然头部基金公司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实还只是处在一个巨大市场的起点上,要说分出胜负还为时过早。”
“最后的赢家和格局的形成,应该是由金融科技造就的。”这位负责人表示,压倒性的优势大概率会出现在两大方向:一是如何让更多投资者以更便捷的方式参与,二是产品的竞争力和其他产品不一样。在他看来,产品和技术才是指数投资真正的“战场”,作为指数基金管理人,要相信这一点并且时刻保持警醒。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