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正文:综艺路上的文化探险(3)
“为什么不读文言原信?”甚至成为《见字如面》开播以后关正文不断遭受的最多质疑。关正文倒是笃定,“即使在古代,文言也是专门的书面语,说话说文言古人也未见得能听懂,现代人就更别假装风雅了。”在他看来,文言文是横亘在现代人和古代文化之间的通天河,他所做的翻译工作,是修路架桥的正经事情。
他更愿意把网友这种批评,看成是网络自由表达的一种可爱状态,“你读原文了,会有人说听不懂;你翻译了,又有人跟你叫板要听原文。你可以选择不听,但人家评论你总比不搭理你强。”
3拥抱弹幕,拥抱更大的声量
对于网友的意见,关正文尤为看重。在节目上线之后,他会抽空再看一遍,但他不看节目,只看弹幕。
《见字如面》第三季读了麦当娜写给迈克尔·杰克逊的信,点评嘉宾许子东和吴伯凡都认为,杰克逊后期漂白过的皮肤和大墨镜,是用来掩饰和保护自己的“面具”。
“弹幕立马炸了,歌迷的抗议刷了几十万条,他们说杰克逊受白癜风困扰,说专家应该为他们的言论道歉。”一时间,关正文觉得,这些愤怒的人就在身边,近到可以看清很多人的表情。点评嘉宾所说的“面具”是“人性的面具”,那里面是惋惜和同情,并不是批评杰克逊故意伪装自己。刻意道歉可能会让观众觉得节目组借势炒作,关正文没有道歉,但他仍然被网友们的细腻和热情震撼,“他们竟然能够注意到梁文道的袜子是红的还是绿的,我用大屏幕看三遍也不会看他的袜子。”
嗖嗖飞过来的弹幕,让关正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包围的感觉,“就像电影导演偷偷来到影院,他谁都不认识,谁也都不认识他,不管是夸还是骂,只要大家看了,讨论了,他就满足了。”
在网络这片自由的海洋里,就这样突然地蹦出来各种事先无法预知的满足感。关正文觉得,现在这个时代,可能是他和观众面对面对话真正的开始。
也因此,他太愿意把自己的探险成果,“发送”给那些他看不见的观众了。《见字如面》第三季依然只播出了90封信,但这些信,节目组整整选了一年时间。关正文更苛刻了,他希望第三季节目要比前两季“更紧密地牵涉社会公众的个体利益,要触动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讨论。”
选信的“心机”也更深了,蒲松龄和穷神的往来信,想着要在幽默之中批判人见人恨的社会丑恶现象,甚至要引导观众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被那些鄙陋的流俗所深深束缚。巴金先生和小学生的往来信,则试图用小孩子对大人社会的质疑,来激起网友对自己的反思和质疑。
有一封保安写给小学生的信,他对孩子们说要好好学习,因为学习不好将来就会给别人端盘子,只有学习好了,才能让别人给你端盘子。“这个观点具有典型的荒诞性,人人私底下会说,但不会拿到台面上说。你鼓励小孩子说实话,但不接受自己对孩子说实话吗?事情越想越有趣。我们差不多每封信都有这样的讨论空间,每次播出都伴随着青年们的热议。我觉得,激发独立思考,是人类乐于进行精神生活的最核心诉求。”
比起“绝对的幕后者”,关正文说,他觉得自己更像一个“搜索信号源并发送信号的信号兵”。和刘慈欣一样,关正文对信号发出之后收到的回馈抱有十足的警惕,但他仍忍不住要把自己探寻到的文化,以快乐的形式传递出去。
这就像30年前,他在中国作协当编辑那会儿,迫不及待地要把顾城、舒婷、北岛他们的诗,编成《五人诗选》,赶紧介绍给全国读者。也像20多年前,他被刘震云200多万字的《故乡面和花朵》深深震撼,赶班加点把这部“大长篇”缩编成40万字,发表在了自己参与创办的《小说选刊》上。
“最大的乐趣就是分享你的乐趣。”对自己所感受到的快乐的传递,也促动关正文以一个严肃文学工作者的身份,和李咏一起鼓捣出了古灵精怪的《幸运52》,并早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近10年,让自己成为《开心辞典》的“活题库”。
对于文化探险的痴迷,和对于探险所获得的强烈的分享欲,让关正文总是能与各种惊喜不期而遇。
在《见字如面》的一封信——黄永玉和曹禺“师徒”之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播出后没几天,关正文收到了黄永玉女儿的电话,老爷子邀请他、张国立和王耀庆三人“小聚”。“黄先生九十好几了,那在我们这代人眼里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关正文说起这个两眼放光,他说这是《见字如面》带给他最大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