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80余张老照片讲述70年巨变

2019-06-17 06:35栏目:房产

80余张老照片讲述70年巨变

  昨日,沈阳市铁西区举行《小巷·时光隧道》图片展,照片都出自兴顺功能区高楼社区的居民。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王琦摄

80余张老照片讲述70年巨变

1973年5月,沈阳拖拉机厂工人第五套广播体操表演。社区供图

80余张老照片讲述70年巨变

1984年10月,改革开放后,居民刘桂琴自己开办的小商店。社区供图

  从新中国成立初铁西工人村到太清宫有轨电车通车,到改革开放后居民自己开办小卖店,再到工业区逐步转为生活宜居区……80余张图片用编年体的方式展现了七十年来铁西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照片全部来自沈阳市铁西兴顺功能区高楼社区的居民们,在铁西区《小巷·时光隧道》图片展现场,居民们给前来参观的市民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

  改革开放后

  铁西个体户井喷式发展

  “我在工商系统干了一辈子,也算是见证了这几十年来市场的变迁。”在图片展中,一张讲述改革开放后居民开办小卖店的照片就是郭宗利提供,虽然已是88岁高龄,但回忆起当年他仍然口齿清晰、思路敏捷。

  郭宗利告诉记者,最早的时候,个体户是被禁止的,他们当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取缔个体户。“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就改变了,支持国营、集体、个体经济一起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铁西区也开始发放个体工商执照,发展个体经济,搞活市场,个体经济呈井喷式大发展。郭宗利回忆,1984年,铁西区个体户达6600户,约7700人,占国营、集体职工的77%,“1988年,铁西区还成为了典型,到全国交流经验呢。”

  即便是郭宗利退休之后,仍旧关注着工商系统的工作。他介绍,到2018年,铁西区注册的个体经营者已经达到了8万户,还有一大部分都因规模扩大,变成了民营企业,“都是国家的政策好,让企业发展起来了。”

  郭宗利表示,国家经济活了,生活也好了,四个儿女都有房有车,虽然老伴已经去世,但他自己学会了电脑,会上网,生活很充实。

  第五套广播体操

  一代人的健身回忆

  “大家快看,这是1973年我们在厂里做广播体操的照片……”一位观展的市民说。

  68岁的于志贵是这张老照片的提供者,他曾是沈阳拖拉机制造厂的职工,现在已经退休在家。

  “1973年的时候,正好推广全国第五套广播体操,那时厂里除了做广播体操也没有别的健身活动。”于志贵说,当时的口号是“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大家做操的积极性都很高,每天的7时50分到8时20分是厂子做操的时间。

  于志贵回忆,广播体操当时也更新了好多套,直到1983年前后,大家的健身活动就逐步丰富起来了,唱歌、国标舞、棋牌等等。

  现在于志贵已经被居民选为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同时也是文艺团的团长,他与物业沟通,利用小区的公共空间为百姓提供一个健身娱乐的场所。“我们文艺团现在有40多人,不全是退休的,还有一些年轻人,有舞蹈演出、健身等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于志贵看来,这几十年来,最大的变化还是人们的精神面貌,“想要的东西都有了,想干啥干啥,精气神都不一样。”

  祖孙三代社区工作者

  见证小巷70年变迁

  事实上,这次图片展的发起者是高楼社区的书记黄敏,“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社区的老党员们一商量,就想办这么一个图片展。”

  从今年2月份起,黄敏开始向社区的居民征集老照片,共计80多人参与,征集了200余张照片,最终选取了80余张能够反映时代变化的照片进行展出。

  黄敏告诉记者,她们家祖孙三代都在社区工作,从祖母到母亲再到她,她们一家见证了社区的变迁。

  1966年,黄敏的祖母是兴齐居委会的主任,当时居委会工作主要就是调解邻里之间的矛盾,“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奶奶还把不少邻居家的孩子都送下乡了。”

  黄敏的母亲是社区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一名干事,当时沈阳外来人口多了,她母亲下班之后还要到各家转转,看看有没有怀孕的,还有就是像保洁员一样清理楼道等进行综合治理。

  “新时代下,社区承载的民生服务工作就更多了,虽然有了不同的变化,但我们还是要把国家的政策落实好。”黄敏说。随着“三城联创”工作的开展,一些老旧小区的环境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居民们自己认领绿地,楼道杂物被清理,30多年的老社区也变得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