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上市银行买楼囤房 或成银行腐败“高发区”和“重灾区”

2019-04-19 01:25栏目:房产

据媒体披露,目前18份A股上市银行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底相关上市银行自有“涉房固定资产”(含房屋及建筑物、在建工程以及房屋装修)原值接近9000亿元,净值超过6000亿元。加之尚有逾10家银行尚未披露年报,其“涉房固定资产”原值很可能逾在700亿元-1000亿元之间,全部A股上市银行合计“涉房固定资产”原值逼近万亿元,而市值保守估计在8万亿元以上。


从数据上看,2018年上市银行大都处在快速“买楼囤房”状态,虽然是凭借自身雄厚的现金流来实现购买楼房及建房之目的,且购买的房子和建成的楼房是自用的固定资产,而不是用来投资的,原本无可厚非;但换一种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弊端不少。


众所周知,银行每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利润是营业收入减营业支出及其营业税金和附加之后的剩余,支出越大,进入经营的成本越多,利润就会越少,相对来说给国家缴纳的税收也就会越少。从这一点看,上市银行自用的购房数量越大,支出的金额越多,利润自然就会大幅降低,给国家缴纳的利润及税费也会相应减少。因而,上市银行自用购房或建房过多,对上市银行来说可以获得固定资产增值的收益,也使其办公环境能得到极大的改善,也优化了银行资产结构,但对整个国家来说则是一种损失,因为它会直接侵蚀上缴国家的利税,是一种典型的“损公肥私”行为。


而且,还要看到,上市银行大肆购买或自建办公用房虽然没有主观上直接推升楼市价格上涨的意图,但间接上却难脱推升房地产扩张及楼市价格上涨的“罪责”。从体量上看,上市银行每年购房资金达150亿元以上,这在客观上为房地产注入了资金,促进了房地产业的活跃。更为严重的现实上,一些上市银行并不需要这么多办公用房,其“囤房”的目的就是为了固定资产的增值,在当某个时期房价达到一定高位,就出手抛售自己的办公用房,变成了投资行为,获取了房子增值的巨大收益。而在没有出手之前购房的这部分房产又大都形成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加剧了整个房地产业的不平衡状态。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须指出,由于购买或建造过多的办公用房,容易滋生财务报表的虚假行为及房产购买或处置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因为购买的房产或建造的办公用房,由于折旧缺乏一个严格的上限标准,各种折旧五花八门,一般有折旧2%至7%,也有折旧20%的,使得各行固定资产折旧不一样;加上一些上市银行在固定资产折旧上“做文章”,也容易导致固定折旧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尤其,一些银行在自建房产中工程招投标不规范,容易产生暗地利益输送行为,使自建房产出现行贿受贿现象,在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这往往成了银行领域腐败的“高发区”和“重灾区”。


而导致上市银行大肆“囤房”的主要原因是财政部门及上级行对办公用房缺乏一个明确的规范标准,以至各基层行对办公用房追求“高大上”,加之上级行对下级行管理上也是睁一只眼和闭一只眼,致使上市银行“囤房”行为习以为常。而且,目前对上市银行“囤房”行为也缺乏严格的监管约束措施,致使上市银行购房和建设过多房产的行为长期处于失控状态。此外,还与上市银行主观上追求“囤房”之外的利益存在很大的关系。


由此,除对当前上市银行大肆“囤房”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转变囤房观念之外,还应该对所有上市银行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整顿,对上市银行购买或自建过多的房产而动用营业支出的,不予税前列支,并课以征税,加大囤房成本,避免上市银行利润“流失”和助长上市银行过度“囤房”行为,此外,中央政府应尽快出台上市银行营业办公用户管理规定,对上市购买和自建房行为进行严格审核,从源头上堵塞上市银行的“囤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