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瞄准并购重组新机遇
并购重组政策面正持续松绑,而这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近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下称“征求意见稿”)。对此,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多家券商投行人士了解到,允许创业板“借壳上市”(也称“重组上市”)等,并非鼓励“创业板炒壳”,主要目的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IPO和并购重组都是资本市场支持这些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投行正在积极摸底,加大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意愿的把握力度,同时积极寻找项目,发掘更多新经济优质资产,引入上市公司平台。
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南方某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允许创业板被借壳应该是本次修改中的亮点,某种程度上补充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平台功能定位,即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不好的前提下,也可以通过借壳来进行转型,同时也让“蛇吞象”式产业整合不再受限。在创业板这类上市公司群体中,资本平台和优质资产能够顺利对接,让并购重组真正起到资源配置作用。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拟取消重组上市认定标准中的“净利润”指标。对此,华东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设置“净利润”指标,不利于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转型升级,而取消这一指标有利于注入轻资产、新经济类资产。
整体看,光大证券投行并购融资业务相关负责人张嘉伟指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是国家鼓励支持的方向。此次征求意见稿如实施,有利于增加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手段。
也有机构分析指出,此次征求意见稿的核心是进一步释放并购重组作为市场化改革的抓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目前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是在2016年修订的,当时的背景是各类试图绕开重组上市监管的交易较多。实践中,2016年修订的办法较好地促进了重组上市规范发展,但是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一些规定过于细致严格,“区别对待”创业板公司等。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吐故纳新。
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征求意见稿就从上述问题入手,既适当放松重组上市认定标准,又对重组上市适用范围进行了扩大,还恢复了重组上市配套融资,监管部门全面搞活重组上市这一工具的意图非常明确。
不会迎来借壳潮
虽然征求意见稿体现了监管部门对类似借壳上市等“出清式”重组有条件的鼓励态度,对整个A股并购市场有深远影响,但分析认为,创业板借壳上市并不会迎来高潮。
上述南方某券商投行人士介绍,征求意见稿相关政策的放松并不意味着借壳就是无条件的。事实上,此次征求意见稿只是对借壳标准的微调,核心并未改变——借壳资产依然要符合IPO条件,创业板借壳资产还需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从过去两年A股重组上市的案例来看,重组方的供给远比壳资源稀缺。这一类交易的博弈难度又远胜于普通的重组交易,涉及原股东利益分配、原有资产处理、重组方摊薄等一系列问题。市场的博弈整体处于均衡态势,不会由于政策的改变而出现重大变化,因此预计不会带来新一轮重组上市的高潮。”上述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有投行人士指出,今后控制权收购将持续增加,尤其是国资为主导的上市公司收购;实业的头部聚集效应将会更加明显;在“跨界类”“忽悠式”“跟风式”重组继续萎缩的情况下,前述以行业龙头为主导的产业并购将会持续活跃;借壳会是并购重组的重要业务。投行应当转变身份定位,从原先的材料制作通道转变为各方资源的整合者。以投行工作为切入口,提供一体化服务满足客户资本市场需求。
重点挖掘新经济资源
在当前大力支持新经济发展、鼓励创新企业成长的背景下,券商投行的并购重组工作也正围绕这一主线展开。
上述南方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优化存量资产的主要方式,其积极作用能否发挥,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此次规则修订,松绑借壳只是表象,鼓励优质资产的产业并购才是“灵魂”。因此,对投行而言,摸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需求、进行“壳”资源筛选,同时积极寻找项目,发掘更多优质资产,促成优质资产方的注入,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上述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大对上市公司意愿的把握力度是面对市场变化的重要方法。在了解市场格局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上市公司意愿,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