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支持小微企业 结构性降准可行(2)

2019-04-27 10:10栏目:财经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增量都比较亮眼,超过预期,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已完全打通,现在还不能下此结论。信用增长确实明显改善,整个信贷的增速确有提高,但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比谈不上是大幅增长。2009年信贷增速达到30%以上,之后很多年份信贷增速仍在20%上下,而当前信贷增速已降至13%左右。在其他社会融资增长比较缓慢的情况下,信贷若不适当加快增长,恐怕就难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虽然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确实是比前些年要多,比如1月、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都是超预期的,但增速还是处在合理区间,因为GDP在较快增长,名义GDP在扩大,信贷总量增加与之相匹配并适当多一些是有必要的。

  笔者认为,当前仍需要有平稳和相对较快的信贷增长来支持实体经济。需要关注的是,尽管当前投向实体企业部门的信贷占比有所上升,但从微观结构上看,金融机构在实体企业明显企稳之前的风险偏好依然偏低,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仍保持着较快增速。2018年下半年货币政策稳健偏松调节以来,票据融资存量同比增速由-1.59%逐月快速回升至当前的71.33%,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同期变化不大,维持在13%左右的水平。银行相对较为偏好短期资产配置,说明当前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水平依然不高,同时也表明实体经济这方面需求的增长尚待改善。

  但经验表明,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实体经济运行的逐步改善和市场风险偏好的逐步回升,一季度发放票据融资中的较大部分有可能在二季度后逐步转化为实质性贷款,对实体经济形成较好的支撑。目前,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缓慢下行。尽管当前17.8%的增速较2016年12月近一轮峰值增速31.19%明显回落,但依然保持较快增速。因此,金融数据虽然总量层面表现良好,但结构上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当然,未来金融数据与实体经济表现将是相辅相成的、互为推动。

  短期内应坚持逆周期调节

  随着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转好,加之4月15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重提“保持战略定力”,“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当前市场有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将边际收紧、出现转向。笔者认为,鉴于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货币政策加大宽松力度的必要性已经不大,但也并没有必要转向收紧;短期内政策将依然坚持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仍是主要目标。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和中央依然重申“宏观政策坚持逆周期调节”。积极财政政策正在落地,减税降费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政策将逐步落到实处。目前,经济指标显示增长有企稳迹象,金融指标也超预期改善,这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未来的货币政策偏松调整的空间。尽管一些前瞻指标明显转好,但进口依然负增长,投资、消费、工业生产等实体数据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增长、就业和企业盈利等数据的改善仍有待时日,宏观政策当下转向收紧尚不具备应有的条件。

  未来物价将继续回升,本轮消费物价上涨主要受猪周期和猪瘟疫病的推动而非货币因素,货币政策尚不必做出针对性反应。财政减税、地方债发行都需要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予以配合。实体经济仍需要融资成本继续降低获得支持。去年12月贷款利率下降有季节性因素,今年3月贷款利率环比预计下降幅度不会很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然“在路上”。

  鉴于宏观数据逐步转好,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物价已转向上升,经过多次调降后,短期内全面降准的概率已经很小。但为了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未来仍有定向适度降低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来提升其服务小微企业能力的需求,即结构性降准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去年以来,银行体系信贷增速有所加快,但存款增速却持续走低,两者增速差达到五至六个百分点;部分银行负债端压力持续增大,导致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小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受到制约。通常,小型商业银行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有限,在货币市场获得融资的手段不多,因此解决负债端压力的直接方式是改善其存款状况。而相对偏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则会对小型商业银行带来不必要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