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巴音朝鲁代表(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英杰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胡和平代表(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书写好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巴音朝鲁代表(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真抓实干,逐梦奋斗,让民生工作成色更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时代对民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牢牢扭住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真抓实干,逐梦奋斗,让民生工作成色更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要解决关键性民生,就是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吉林省贫困人口由70万人减少到7.8万人,贫困村累计退出1266个,3个国家级贫困县、3个省级贫困县申请摘帽。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必须突出“六个精准”,实打实地做好各方面工作,确保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目标。
要抓好普惠性民生,要突出热点性民生,着力解决“无籍房”等热点难点问题,把人民群众所急所盼的问题解决好。要聚焦兜底性民生,推动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保障好生活困难人员基本生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生活。要关注长远性民生,树立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逐步健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体系,让每个人都能有圆梦的平台、出彩的人生。
民生连着民心。做好新时代民生工作,要拿出真心和真情,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时代出题目,实干来作答。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道书写好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岳富荣整理
绝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吴英杰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绝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西藏是全国“三区三州”唯一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各族人民的真切期盼。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担负起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历史重任,目前西藏已有超过七成贫困县摘帽、八成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6%以下。
西藏脱贫攻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族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当前已到了爬坡过坎最吃劲的时候。我们要聚力“两不愁三保障”,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绝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我们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强化作风建设,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完善差异化政策,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边境小康村建设、高海拔生态搬迁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坚持自治区掌握的扶贫资金90%以上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结合群众能干会干,着力抓好青稞增产、牦牛育肥等短平快富民产业,让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便融入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等战略性产业,确保可持续稳固脱贫。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吸纳贫困群众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让他们吃上生态饭。在扶志扶智上下更大功夫,教育群众感恩奋进,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本领;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过好当下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邓建胜 袁 泉整理
狠抓落实 确保“五个扎实”见成效
胡和平代表(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